热门城市直辖市ABCDEFGHJKLMNPQRSTWXYZ
北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门头沟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县延庆县
天津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大港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宁河县武清区静海县宝坻区蓟州区滨海新区
重庆万州区涪陵区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长寿区綦江区潼南县铜梁区大足区荣昌县璧山区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武隆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黔江区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
B巴南区巴彦淖尔市巴音郭楞巴中白城白沙县白山白银百色蚌埠包头宝坻区宝鸡宝山区保定保山保亭县北碚区北辰区北海北屯本溪毕节璧山区滨海新区滨州亳州博尔塔拉
C沧州昌都昌吉昌江县昌平区长春长宁区长沙长寿区长治常德常州朝阳朝阳区潮州郴州成都承德城口县澄迈县池州赤峰崇明县崇左市滁州楚雄
D达州大渡口区大理大连大庆大同大兴安岭大兴区大足区丹东儋州市德宏德阳德州迪庆垫江县定安县定西东城区东方市东丽区东莞东营
H哈尔滨哈密海北海淀区海东市海口市海南州海西邯郸汉中杭州合川区合肥和平区和田河北区河池河东区河西区河源菏泽贺州鹤壁鹤岗黑河衡水衡阳红河红桥区虹口区呼和浩特呼伦贝尔市湖州葫芦岛怀化怀柔区淮安淮北淮南黄冈黄南黄浦区黄山黄石惠州
J鸡西吉安吉林市即墨济南济宁济源市蓟州区佳木斯嘉定区嘉兴嘉峪关江北区江津区江门焦作揭阳金昌金华金山区津南区锦州晋城晋中荆门荆州景德镇静安区静海区九江九龙九龙坡区酒泉
L拉萨来宾兰州廊坊乐东县乐山丽江丽水连云港凉山梁平县辽阳辽源聊城林芝临沧临汾临高县临夏临沂陵水县柳州六安六盘水龙岩陇南娄底卢湾区泸州吕梁洛阳漯河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律规定解读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公民个人信息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与之相关的犯罪行为也层出不穷。为了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我国刑法设立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非法获取、出售、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等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一、法律沿革与背景
早期,在2009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中,曾增设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用以规制相关侵害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行为。但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公民个人信息被侵害的情况日益复杂和严重,原有的法律规定逐渐难以满足现实需求。2015年8月2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二罪取消,改设“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进一步扩张了《刑法》第253条的犯罪主体和犯罪客体,以更好地应对互联网时代公民个人信息被严重侵害的社会现实。此后,2021年8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并于同年11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十条明确规定: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不得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与修订,构建起了我国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严密法网。
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律定义与构成要件
法律定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通过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出售、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例如,被告人江某某在多家房地产中介公司就职期间,获取了中介公司掌握的欲购房客户的信息约三十万条,其行为就可能触犯该罪。
构成要件:
主体要件:该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无论是个人出于私利非法获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还是单位为了商业利益等目的实施相关行为,都可能构成此罪。比如,某小型广告公司为拓展业务,非法购买大量公民个人信息用于精准推销,该广告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就可能成为犯罪主体。
主观要件: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仍积极实施相关行为。例如,某网络黑客明知私自窃取他人的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是违法的,但为了获取经济利益,故意通过技术手段入侵数据库进行窃取,其主观上就具备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故意。
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与公民的隐私权。公民个人信息涵盖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这些信息与公民的日常生活、个人权益紧密相连。任何非法获取、出售、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都侵犯了公民对自身信息的控制权和隐私权,破坏了信息安全秩序。
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实施了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并且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这里的“非法获取”包括窃取、骗取、购买等方式;“非法出售”是以牟利为目的将公民个人信息转让给他人;“非法提供”是指违反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例如,通过购买、收受、交换等方式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或者在履行职责、提供服务过程中收集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均属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客观行为表现。
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立案与量刑标准
立案标准:依据两高《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立案有着明确规定。例如,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情节严重”:
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被他人用于犯罪的;
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向其出售或者提供的;
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
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上的;
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第三项、第四项规定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五千条以上的;
数量未达到第三项至第五项规定标准,但是按相应比例合计达到有关数量标准的;
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
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数量或者数额达到第三项至第七项规定标准一半以上的;
曾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年内受过行政处罚,又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
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比如,被告人黄某某为牟取非法利益,利用其在某通讯公司的电信网点工作的便利,擅自将客户新办理的手机号码及验证码信息通过微信群发送给他人,若其发送的信息数量达到上述立案标准,就应当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立案追诉。
量刑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在实际量刑时,法院会综合考虑犯罪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犯罪情节、危害后果、违法所得等多方面因素,确定具体的刑罚。例如,对于犯罪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如因个人信息泄露导致公民遭受重大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的,法院可能会判处较重刑罚;而对于具有自首、立功等从轻、减轻情节的犯罪行为人,则会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律规定旨在全方位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维护社会秩序。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因触犯该罪而承担法律责任。若不幸涉及相关法律纠纷,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寻求合法有效的法律帮助。
相关声明:
(1)如果您有法律问题,欢迎咨询律师
(2)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文章意见中的任一信息无意且并不构成或替代恰当的法律专业咨询,亦不因此形成当事人-律师委托关系;对完全或部分依赖文章意见的内容而作为或不作为产生的任一结果,原作者或本律师/律师事务所均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