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掀起了建设“智慧法院”的热潮,“互联网+”的党建手段充分运用,建立起人事管理数据库,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教育培训全覆盖,提升了政工管理事务的专业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掀起了建设“智慧法院”的热潮,中国裁判文书网、执行网络查控等多项可视化、易操作的信息化手段被运用到工作当中,极大地提升了审判执行的效率。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智慧法院建设,带来了司法领域的又一次技术革新,深刻地镶嵌进了法院的日常工作之中。作为法院队伍建设的领航员,政工部门也紧紧抓住信息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围绕司法改革的战略需求,在政治教育、党的建设、人事管理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的创新措施,积极占领思想教育的新阵地,开拓队伍精细化管理的新高地,精心打造了智能、高效、便捷的“智慧政工”。
一是“互联网+”的党建手段充分运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微博已经成为信息传播和交流的重要介质。不少法院建立起党员干警间的线上的互动交流平台,及时将党建知识和资讯通过微信群发布,实现思想政治与党建宣传的“短、频、快”。党员干警通过微博、微信等碎片化学习、系统性认知、社交化管理的方式,让党建的触角打破层级壁垒,延伸到每一位普通党员,凝聚最大多数干警的共识。同时,不少法院还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党费在线扫码缴纳、党组织关系网上转接等运用网络方式进行的智能体系建设,极大提升了党建工作的效率。
二是建立起人事管理数据库。随着全国法院人事管理系统的建立,各地法院又不断加以完善和维护,全国法院范围内的人事大数据库得到初步建立。该系统详细地记录了每一位法院干警的“三龄一历”、表彰惩处、家庭成员等事项,让队伍人员信息、机构和班子情况等“大数据”一目了然,政工人员只需点击鼠标就可快速查询其信息,增强了队伍统筹管理易操作性和精细化水平。同时,该系统还可提取实时数据,对数据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大到员额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的归类,小到个人干部任用审批表的呈现,实现一键生成能反映各类人事管理的表格,对分析人员结构、干部选拔、岗位调整等重要人事工作,提供了充分的数据进行支撑,方便领导了解人事动态,及时调整相应决策。
三是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在前几年开展的“三龄两历”核查中,部分年代较久远的人事档案已无法查找,不利于干警简历的完整呈现。基于此,不少法院的政工部门开始探索对干部人事档案进行扫描归档,即把干部的入党、学历、调动、任职等信息文件进行扫描,同时通过周期性的维护,确保干警信息的及时更新。此外,通过技术手段向政工部门开放查询端口,政工干部仅需输入干警姓名或文件编号就可找到对应文件,对干警的简历形成强有力的佐证。人事档案信息化不仅实现了队伍档案管理的高度智能化,还弥补了人工纸质档案存放查找的相关短板,更是司法改革“人财物收归省级统一管理”后对档案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
四是实现了教育培训的全覆盖。随着案件数量的不断增长,不仅压力更加突出,教育培育的覆盖面过窄的问题也进一步凸显。因此,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切实有效之举,更新法官的理论知识储备,实现法官的专业素质与时代要求接轨。2017年,“中国法官培训网”正式上线运行,通过法院内网与互联网双网运行,为法官提供了政治学习、司法改革、刑事、民商事等专业审判领域的在线学习课程,让每位法官都能“足不出户”就可以接收到专家学者的讲授,打破了传统培训的时间、空间的限制阻隔,实现了“菜单式培训”的新模式。下一步,还应推出更多案例、文书方面的教学培训,更加贴近一线法官的实际需求。
五是提升了政工管理事务的专业化。近年来,随着法院队伍的不断壮大,政工力量也获得了相应的补充,原有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局面早已改变,不少法院特别是大体量法院分工非常明确,各项事务均由专人负责,不少政工部门利用内网统一的法制通、飞秋等交流平台,自上而下建立了涉及工资福利、教育培训、人员招录的“业务讨论群”。不少棘手问题通过政工干部“头脑风暴式”的讨论,不仅找到了问题解决的最佳途径,还降低了“点对点”沟通的时间成本,更提升了政工干部的业务专业化,培养了不少政工领域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