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文利律师
付文利律师
综合评分:
5.0
(来自22位用户的真实评价)
河南-郑州执业14年
查看服务地区

咨询我

2014盘点——社会治理

作者:付文利律师时间:2015年10月20日分类:律师随笔浏览:1031次举报

养老金并轨“不容易”

2014 年12月2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我国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

养老金即将并轨

“一个统一”,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

“五个同步”,即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待遇调整机制与计发办法同步改革,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

至此,被诟病多年的养老金双轨制,即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即将实现“并轨”。这也就意味着,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将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

在此之前,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制度,由财政统一支付养老金。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企业单位的“缴费型”统筹制度,由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

这样的养老金双轨制,使得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职工的退休待遇差距较大,引发了社会公平性的质疑。

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共有1亿多退休职工,8000万人是企业职工,2000万人是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企业退休职工领取的养老金平均每人每月2000元,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领取的养老金平均每人是4000元。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丁纯曾对媒体表示,“双轨制”使得公务员退休金比企业职工养老金多,企业职工觉得公务员没有缴纳养老保险而又在退休后领到更多的退休金,造成社会上对公务员不满的呼声。

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研究院院长陈诗达曾对媒体表示,此次审议通过的养老保险改革方案明确了将建立统一养老保险制度并在全国范围内同步实施,从而打破一直以来颇受诟病的养老金“双轨制”,通过逐步过渡“并轨”,最终把不同群体的养老金制度建立在一个统一的制度框架内更能体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原则。

事实上,国家早在6年前就迈开了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的步伐,然而,在2008年年初开展试点的5省市中,只有广东的改革迈开了“碎步”。

资料显示,虽然广东省事业单位职工与普通企业职工一样已按月缴纳养老保险费,但退休时待遇依旧按原有领取退休金的标准执行,即使员工按当地社保标准按月缴纳养老保险费,但依法应该由单位缴纳的部分,单位并没有缴纳。

2014年7月1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开始实施。该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中间人”是难题

改革的推进需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养老保险“并轨”也不太可能采取一刀切的办法。

目前我国现有事业单位111万个,事业编制3153万人,根据“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方案,已经退休的职工按照原有模式领取退休金,新进职工进入社会保险,而大量的“中间人”则成为最大的难题。

如果按照缴满社保15年才能在退休后领取相应养老金的话,绝大部分“中间人”之前并未缴纳社保,也就是不能达到缴满15年的要求,由此就产生了补齐社保的问题。

“通过基本养老金和补充养老金基本保持‘中间人’养老金待遇,降低改革阻力。”有专家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有两条路:一是沿用企业养老改革时的视同缴费政策,这样对于财政资金的压力会小很多,但是今后也面临养老金个人账户亏空的问题;二是由财政一次性将个人账户做实,甩掉历史包袱,轻装上阵,但这将产生巨大的财政压力。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也认为,这次改革的关键是如何建立稳妥的“中间人”过渡办法,让“中间人”养老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同时也应当解决好机关事业单位中编制内外员工的现实权益差距问题。

不过,对于此次“并轨”如何实施,一切尚待相关细则出台。

丁纯表示,“并轨”是一个社会保障制度的趋势,但是要考虑到我国的国情。机关事业单位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实施之后,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还需观察。

居住证新规直接影响2.5亿人

一直以来,一张薄薄的户籍,隔开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但是,2014年年底公布的一条消息,抚慰了广大的城市“漂族”疲倦的心。

12月4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就《居住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解决外来打工者的权利

根据征求意见稿,居住证是持证人在居住地就业居住、作为常住人口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申请登记常住户口的证明。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太元说,居住证制度将是国家户籍制度改革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其致力于解决外来打工者有权享有的权利。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年全国共有2.45亿的流动人口。此次征求意见的居住证管理办法将直接影响全国近2.5亿人口。

征求意见稿明确,居住证持有人可与当地户籍人口享有同等的多项权利,包括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平等劳动就业等,并可逐步享受同等的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就业扶持、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社会福利、社会救助、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和高考的资格等权利。各地政府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情况,再制定实施办法。

王太元表示,居住证是外地居民、农村居民合法平稳转变为本地人、城镇人的制度阶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未全面实现前,推行居住证制度,至少是能对部分资源和服务给予法律保障。

一旦这项管理办法实施,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公民,到其他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居住时间达半年以上,符合有稳定就业、稳定住所、连续就读条件之一的,就可以依照规定申领居住证。

其实,在征求意见稿发布之前,就已有天津、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多个城市实行了居住证制度。

例如,2013年,天津市发布了《天津市居住证管理暂行办法》,决定从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试行非天津户籍常住人口居住证管理办法,取消实施多年的暂住证制度。

根据相关规定,凡符合条件的居住证持有人,通过积分方式可以申办天津市常住户口。此举为实现外来人口在津落户提供了可能。

42岁的王其生和妻子张春英从山东德州到天津从事环卫工作已经20多年,以前,每年都要办理暂住证,这次拿到了居住证。王其生高兴地说:“新的居住证满足了我孩子在上学方面的需求。”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认为,相比过去的有限权利,征求意见稿已有了极大的进步。最重要的是就近免费接受义务教育,这可能是居住证中最大的含金量,这是很多新市民和流动就业人口最关注的权利之一。

与此同时,征求意见稿中还提到,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和高考的资格是居住证持有人“逐步”享受的权利及便利。

许光建说,最难的是高考的问题,涉及到大学教育部门在不同地方的名额,这和高教资源不均衡有很大的关系,这个问题解决还是有一定难度,主要问题集中在北上广深,这可能是要逐步解决的问题。

同时,住房保障也被列入了居住证持有人逐步享受的权利及便利。

许光建分析,住房保障是需要地方政府真的花钱,大城市也没有那么多资金实力去保障在地方有居住证的老百姓都能够获得住房保障,所以确实需要有一个过程。

落户条件的差异化

不过,征求意见稿中,对于不同人口规模的城市,居住证持有人可以申请落户的条件是不一样的。

城区人口50万至100万的中等城市落户条件,只要求在当地要有稳定工作并有稳定住所,同时缴纳社保不超过3年;而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应当根据综合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具有稳定就业和稳定住所、参加社会保险年限、连续居住年限等为主要指标,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合理设置积分分值。

也就是说,此规定明确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要在积分制下进行居住证的落户。目前,上海、深圳、天津、广州等城市已实施积分落户制度。

对此,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表示,目前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出台的落户制度,比较偏向于高端人才,对于农民工而言,门槛依旧很高。城市承载力、人才偏向和农民工市民化之间的矛盾是户籍改革中的难点之一。

而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授竹立家分析,这也可以避免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过的困境。

竹立家说,根据印度、巴西以及阿根廷的经验,当城市的承载力非常脆弱时,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周边就形成了所谓的贫民窟,这些人没有固定工作、也没有稳定住房,他们的生活条件是相当差的,我国要吸取这种教训,作为发展中大国、一个正在向城镇化迈进的大国,我们要避免这种类似的困境,因此,这种积分标准相对来说是合理的。

“单独二孩”政策落地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发布,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标志着“单独二孩”政策将正式实施。

2014年1月,浙江省成为首个正式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的省份。此后,江西、安徽、天津、北京等省份也相继正式实施此新政。

2014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表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落实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此后,全国出现了“单独二孩”新政启动的小高潮。

2014年内,全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已全部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

生,还是不生

整个2014年,关于“单独二孩”政策的讨论和关注时有高潮。作为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80后”,已普遍进入生育高峰。新政下,“生还是不生”成为摆在“80后”夫妻面前的选题。

“尽管已经拿到了二孩生育证,但到底生不生,我很犹豫。”山东济南市民李静说,再生一个孩子确实压力山大。

李静算了一笔账:“宝宝吃奶粉,每月四罐大概要1500元,尿不湿需要500元。换季的时候,买点衣服,大概四五百。再加上其他一些零碎消费,一个月就要3000元左右。等孩子上了幼儿园,加上各种培训班的费用,那更是不敢想。”

李静已经有了一个女儿,但是丈夫觉得“一个女儿将来太孤单”。李静的公公婆婆也希望她能再生一个孩子。据了解,很多年轻夫妻决定生二胎,多少都有两家老人促成的“功劳”。

妇女的生育意愿发生变化

至今“单独二孩”政策已届满一年,近期,有媒体报道,预想中的第一波生育小高峰却未如期到来。

2014年11月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确认,目前全国共有约70万对符合条件的夫妻提出二孩申请,与此前预计每年约200万对夫妻申请差距较大。

当确切得知申请人数时,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系特聘教授王丰一连说了两个“出乎意料”。“不仅政府官员出乎意料,学者也出乎意料。”王丰说,“因为这个数据与政策出台前的预估数据相比,差的不是20%、30%,而是接近70%。”

国家卫生计生委监督局监察专员赵延配在发布会上解释,生育政策有一定滞后性,各地批准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时间也不一样,“最少到第二年、第三年,才能看到整个生育水平是否有一个大的变化”。

他同时也承认:“单独二孩”所涉及的很大一部分是城市人口,即使政策允许,很多年轻夫妇因为多种原因,也并不急于要孩子。

有媒体调查分析认为,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都发生了变化。

在武汉一所高校任教的陈因,与前夫育有一子,目前已快上中学。再婚后,她一度希望再生个女儿,但一直下不了决心去办“单独二孩”生育证。

“再生一个,算一下细账,工作得停一年半载,家庭收入下降,此外还要请人帮忙照顾小孩,养育孩子的花费加起来可不是一个小数字。”陈因说想再等等看。而她的一个大学同学在当地一家媒体工作,至今连一个孩子都不想要。

曾长期跟踪农村妇女生育意愿的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郑真真在其调研结论中认为,“农村的生育意愿也在下降。农村人的生育行为,往往低于生育意愿”。受到经济、教育等诸多条件限制,农村居民的生育行为也渐趋理性。

郑真真的同事王广州、张丽萍,则在另一份研究报告中通过时间纵比,发现城乡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已逐渐趋同。

王丰说,事实上,现在的人口生育率在1.4~1.5,已远低于学界和政府有关部门预想的1.8,而要完成人口更替水平,总和生育率必须达到2.2,“中国的人口生育率就像一辆下坡的车,现在即便踩刹车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其实还会继续下降”。

与此同时,中国劳动力人口正在快速减少。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15岁~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数为9.37亿人,比上年减少了345万人。2013年劳动年龄人口比上一年度,又减少244万人。

中国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已接近尾声,而老龄化问题接踵而至。

北京市人口研究所专家马小红说,目前像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型城市,单独家庭已经很少,低迷的“单独二孩”生育,对改善大城市户籍人口老龄化无疑是乏力的,因此有必要建议尽快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最终实现育龄人群自主选择生育。

在2014年11月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的例行发布会上,赵延配表示,全面放开二孩,目前仍无时间表。

付文利,男,汉族,1978年生,中国政法大学在读研究生,祖籍山东(滨州)阳信,现任河南山东商会副会长,执业证号14101... 查看详细 >>
  • 执业地区:河南-郑州
  • 执业单位:河南邦基律师事务所
  • 执业证号:1410120********89
  • 擅长领域:刑事辩护、毒品犯罪、经济犯罪、工程建筑、房产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