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公报案例:抵押权人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未行使抵押权将导致抵押权消灭
裁判要旨:抵押权人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未行使抵押权将导致抵押权消灭,而非胜诉权的丧失。抵押权消灭后,抵押人要求解除抵押权登记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
王军诉李某抵押合同纠纷案
案例来源: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7年第7期。
简要事实:
原告:王军
被告:李某
2009年8月11日,王军(甲方)与李某(乙方)签订协议书,约定,甲方从乙方处借款人民币伍拾万元,期限自2009 年 8月11日至2009 年 9月10日。期满一次性偿还全部借款。为保证乙方的权益,甲方将位于北京市通州区A房屋抵押于乙方处。同日,从李某的银行卡号向另一账户转款49.72万元。王军向李某出具收条,写明:“今收到李某现金人民币伍拾万元整。”2009年 8月12日,王军和李某在北京市通州区建设委员会办理了关于涉案房屋的抵押登记手续,2009 年 9月2日,李某被登记为上述房屋的他项权利人,取得A房屋他项权利证书,其上记载房屋所有权人为王军,债权数额为人民币50万元。
原告王军诉至法院,请求判令:李某协助王军办理注销通州区A房屋的抵押登记手续。
裁判理由: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一审认为:原告王军与被告李某签订借款协议书和房产抵押担保合同书,王军向李某出具收条,系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王军作为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偿还借款。借款协议中约定借款的还款期限为2009 年9月10日,故李某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应为2009年9月11日至2011 年9月10日。李某作为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权的诉讼时效期间内行使抵押权。
庭审中,被告李某称借款后,都是兰广清通过转账方式向李某偿还借款,但是由于李某与兰广清之间另外存在其他借款事实,兰广清在还款时并未明确说明是否是对原告王军所借款项的还款。现李某无法提供证据证明兰广清还款时明确作出替王军还款的意思表示,由此产生的不利后果应由李某自行承担。故李某陈述的兰广清的还款情况不能作为债权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综合双方提供的证据,李某未提交相关证据证明其在上述期间内向王军本张权利,亦未提交证据证明王军向李某偿还借款。故上述债权已超过诉讼时效。
因李某作为抵押权人未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内行使抵押权,故抵押权已消灭。现王军要求李某办理解除王军名下的位于通州区A房屋的抵押登记手续的诉讼请求,法院予以支持。
因王军与李某签订借款协议书和房产抵押担保合同书,即便是出现借款人与实际用款人不一致的情况,也不影响借款合同的相对性和有效性。故收款的户名是否为王军不影响本案的认定,关于王军称自己并非实际借款人的意见,法院不予采信。李某辩称自借款后自己一直向王军主张还款。2015 年 8月3日,王军向被告李某偿还借款0.7万元,因李某未提交相关证据予以证明,故对上述答辩意见,法院不予采信。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判决:原告王军与被告李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办理解除原告王军名下的位于通州区A房屋的抵押登记手续。
李某不服一审判决,向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被上诉人王军与上诉人李某之间是否存在借贷法律关系;其二,如借贷法律关系成立,李某享有的该主债权是否已经超过诉讼时效;其三,如主债权已过诉讼时效,则为担保主债权而设定的抵押权是否消灭,即抵押人王军主张解除抵押登记的请求应否支持。
关于争议焦点一,法院认为被上诉人王军与上诉人李某之间的借贷法律关系成立。理由阐述如下:
首先,2009年8月11日涉及借款内容的协议书显示其签订主体为王军和李某,同日,王军向李某出具50万元的收条,其内容亦显示收款方为王军;
其次,2009年8月12日,王军以上述借款协议书为基础,用自己的房屋向相关部门申请办理了抵押权登记,将抵押权人明确为记述款项的出借人李某;
再次,出借人李某于庭审中明确借款人为王军,王军虽称本案涉及的款项非其所借,而只是以房屋作担保为案外人兰广清借用,然王军对此并未提供反证且于法院庭审中又明确表示认可一审法院确定的法律关系,故综合法律关系的表现形式和当事人的自认,应当认定借贷法律关系发生在王军和李某之间。
关于争议焦点二,在借贷法律关系成立的前提下,法院认为上诉人李某的债权已经超过诉讼时效,理由阐述如下:
首先,依照双方签订的协议书,被上诉人王军应当在2009年9月11日偿还借款,如王军未按时还款,则李某的债权已自该日起遭受侵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的规定,李某应当在2011 年 9月10日之前向王军主张债权,否则人民法院则不予保护。
其次,李某自认其并未在2014 年之前直接找到王军催要借款,并将其理由解释为2014年之前通过与王军电话沟通,由案外人兰广清替王军还款,然李某又表示除了涉诉借款之外,其与兰广清之间尚存在其他债权债务关系,对于兰广清所偿还钱款对应何笔债务李某也表示并不清楚,且暂搁置兰广清还款的性质不论,对于电话沟通事宜及兰广清是否曾向其还款一节李某也未提交任何证据佐证。
再次,李某辩称王军曾于2015 年 8月向其偿还过五千元,对此李某仅提交了一份录音证据,然在王军否认且录音内容缺乏明确指向的前提下,法院亦难以据此认定诉讼时效存在阻却理由。
故综合上述分析,应当认定李某在诉讼时效届满即2011 年9月10日之前并未向王军积极主张债权,且不存在其他阻却诉讼时效计算的理由,故李某已丧失就上述债权请求法院保护的权利。
关于争议焦点三,在主债权已过诉讼时效的前提下,法院认为上诉人李某的抵押权已消灭,抵押人王军主张解除抵押登记的请求应予支持。然需特别指出的是,由于该争议焦点的本质涉及到对物权法第二百零二条的理解,且与当事人的诉求和抗辩直接相关,故法院以法理为基,以规范为据,对于作出如上认定的理由阐释如下:
物权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行使抵押权,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该条款中“不予保护”含义的明确依赖于对诉讼时效和抵押权性质的分析。
首先,就诉讼时效而言,其以请求权人怠于行使权利持续至法定期间的状态为规制对象,目的在于让罹于时效的请求权人承受不利益,以起到促其及时行使权利之作用,依民法理论通说,其适用范围限于债权请求权。而就抵押权而言,其属于支配权,并非请求权的范围,更非债权请求权的范围,如将抵押权纳入诉讼时效的规制范围,无疑有违民法原理。
其次,就抵押权而言,其目的在于担保债务的履行,以确保抵押权人对抵押物的价值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为实现上述目的,抵押权对物之本身必将产生权能上的限制,对物的使用和转让均会发生影响。故,若对抵押权人行使抵押权的期限不进行限制,将使抵押财产的归属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不仅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亦不利于物之使用和流通效能的发挥。此外,如果允许抵押权人在任何时候均可行使抵押权,则意味着在主债权经过诉讼时效且债务人因此取得抗辩权之后,债权人依然可从抵押人处获得利益,进而将抵押人和债务人之间的追偿和抗辩置于困境,换言之,也意味着抵押人将长期处于一种不利益的状态,其义务也具有不确定性,若如此,对于抵押人来说未免过于苛刻亦有失公允。
再次,从权利分类角度分析,在数项权利并存时,依据权利的相互依赖关系,有主权利与从权利之分,凡可以独立存在、不依赖于其他权利者,为主权利;必须依附于其他权利、不能独立存在的则为从权利。举例而言,在债权与为担保债的履行的抵押权并存时,债权是主权利,抵押权为从权利。在主权利已经丧失国家强制力保护的状态下,抵押物上所负担的抵押权也应消灭方能更好地发挥物的效用,亦符合物权法之担保物权体系的内在逻辑。故物权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抵押权行使期间的重要目的之一当在于促使抵押权人积极地行使抵押权,迅速了结债权债务关系,维系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综合上述分析,应当认定在法律已设定行使期限后,抵押权人仍长期怠于行使权利时,法律对之也无特别加以保护的必要,应使抵押权消灭。具体到本案中,因上诉人李某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并未向被上诉人王军主张行使抵押权,故对李某的抵押权,人民法院不予保护,该抵押权消灭,王军请求解除抵押登记的请求应予支持。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13年 (优于89.62%的律师)
94次 (优于98.38%的律师)
21次 (优于96.57%的律师)
26228分 (优于98.2%的律师)
一天内
1379篇 (优于97%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