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赵元律师

  • 执业资质:1450120**********

  • 执业机构:广西通诚律师事务所

  • 擅长领域:合同纠纷股权纠纷劳动纠纷刑事辩护涉外法律

打印此页返回列表

特定关系人作为受贿罪的主体

发布者:孙赵元律师|时间:2018年08月05日|分类:刑事辩护 |622人看过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第十三条第一款将与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纳入受贿罪的主体,突破了在非共同犯罪的情况下受贿罪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的传统判断,为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查处提供了有利的法律依据。
     1、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和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列为受贿罪的主体。在近亲属方面,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以其近亲属身份,单独向请托人索取或收受贿赂,假借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
    国家工作人员的同学、朋友、情人以及利益共同体等关系密切的人,都可以成为该罪的主体。

    2、客观方面表现为特定关系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

    其一,所谓"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便利",就是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主管、负责或者承办某项公共事务的权力所形成的便利条件。

    其二,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即利用其职务上形成的上下级之间的隶属关系、同事关系、与其他部门或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

    其三,为请托人谋取的利益必须是不正当利益,即依法不应当得到的利益。

    3、主观方面具有独立性。特定关系人受贿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按照 "两高"对特定关系人收受贿赂问题的解释,特定关系人只能以共同犯罪的身份出现,在主观要件上不能脱离国家工作人员的主观。而按照《刑法修正案(七)》之规定,行为人在主观故意方面并非必须与国家工作人员通谋,其在主观上可以脱离国家工作人员的意思,而独立存在,该国家工作人员是否知情并不影响特定关系人的主观犯罪构成。因此,按照该规定,主观方面更具有独立性。

   特定关系人受贿的认定:
    1、在主体认定上,应紧密结合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影响程度。特定关系人受贿是建立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之上,无论两人的关系是熟悉还是陌生,只要是能够影响到该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并且促使其利用职务便利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都应该认定为关系密切的人。否则,就不能认定为受贿罪的主体。

    2、在客观方面认定上,应正确限定为"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其一,无论是索贿还是受贿都不能脱离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行使,如果没有通过国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不能认定行为人受贿。其二,行为人必须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这与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是不同的。如果为请托人谋取的是正当利益,或者没有谋取利益,即使是行为人索取财物也不能认定为受贿。

    3、在犯罪主观方面认定上,要正确与国家工作人员的主观程度相区分。该规定中,行为人的主观方面脱离国家工作人员的主观时,也可以构成该罪,这是之前“两高”解释规定之外的。而该规定也涵盖了“两高”解释,当特定关系人与国家工作人员通谋而是实施该犯罪行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按照“两高”解释对特定关系人以受贿罪的共犯论处,也可以适用《刑法修正案(七)》之规定单独以受贿罪论处。


0 收藏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会员介绍、亲办案例等信息,由会员律师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其本人负责,华律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