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琳律师

  • 执业资质:1410120**********

  • 执业机构:河南澄析律师事务所

  • 擅长领域:合同纠纷婚姻家庭房产纠纷交通事故医疗纠纷

打印此页返回列表

庭审中哪些属于诱导性发问,该如何处理

发布者:宋琳律师|时间:2019年06月18日|分类:刑事辩护 |2058人看过


庭审中哪些属于诱导性发问该如何处理

 

在实践中公诉人辩护人审判人员对被告人被害人证人的发问均有可能涉及诱导性问题但是关于诱导性发问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无相应的规则司法解释采取简单化的立场予以一般性禁止这导致实践中对何为诱导性发问多有争议运用时也颇多混乱因此明确诱导性发问的一般规则及其运用的基本要求对于保障庭审的有序性实现诉讼的公正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诱导性发问的常见表现

 

何为诱导性发问

 

诱导性发问是指发问者为了获得某一回答而在所提问题中添加有暗示如何回答的内容或者将需要被发问人作证的争议事实假定为业已存在的事实而进行的发问因此诱导性发问的核心在于:“答案镶嵌于问题之中”。

 

比较而言一般性发问的目的就是让被发问人通过回答得出答案但是诱导性发问的特殊性在于可能的回答内容已经包含在问题之中

 

常见表现

 

1、常将问题的前半句作为一种事实断言然后以不是吗”、“不是真的吗”、“你不同意吗”、“对吗等询问语调来结尾

 

2017214日晚上在家不是吗?”

你没有用力掐被害人的脖子对吗?”

你看不到在场的人员打斗情况对吗?”

2、发问内容是选择性问题但是某一选项是非常清晰的另一选项则是概括含糊的

被害人是长发直发还是其他什么发型?”

你看到的这个人身材高大魁梧还是其他样子?”

3、在正式提问的问题之前铺垫一种事实经过然后发问该事实是否存在如一受贿案辩护律师向被告人发问

证人某某因公司资金紧张2013年开始对外借钱月利率有2、3其中包括一部分国家工作人员那证人有没有向你借钱?”

4、问题之中含有争议事实被发问人无论如何回答选择回答本身就是对争议事实的确认

你是不是用石头砸死了被害人?”

你将被害人撞到后有没有下车查看过被害人的情况?”

5、发问的指向是被发问人的心理状态且问题本身已经通过是不是”、“有没有等语气进行了强调

当你知道被害人死亡后你是不是很难过?”

当你的上级让你违反规定直接为证人某某发放许可证时你有没有觉得不妥?”

诱导性发问的一般规则

根据英美法国家的证据立法和司法实践诱导性发问有明确的规则限制

禁止规则

1、在直接询问中一般不得使用诱导性发问

解析在英美法上直接询问是一方对其所提供的证人包括被告人被害人进行的询问因为直接询问的目的是让被发问人用他自己的话建构案件事实如果发问者自己建构案件事实可能会导致对陈述或证言的歪曲有碍事实认定因此直接询问多采取开放性发问的形式:“你看到了什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你那天晚上做了什么?”

在直接询问中控辩双方应避免米老鼠战术即试图陈述本应由当事人证人陈述的事实否则将会遭到对方的反对因为对方会提出这是发问人自己在作证”。

2、在交叉询问中如证人表示出友好或配合的态度时则交叉询问方一般不得使用诱导性发问

解析在英美法上交叉询问是一方当事人对对方提供的证人进行的询问一般来说一方提供的证人会对对方不利为了保障对方当事人的对质权此时允许诱导性发问但是如果证人的立场站在了提供方的对立面”,则相对方已经没有必要通过诱导性发问再去攻击该证言的可信性

 

允许规则

1、在直接询问中允许一定程度的诱导性发问

情形:(1)诱导唤醒记忆如证人记不清所住的具体地址被告人记不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具体日期可以通过诱导让被发问人恢复记忆回答问题

(2)诱导矫正陈述当被发问人的当庭陈述因紧张口头表达能力差等原因与其欲表达的事实有所出入时可以通过诱导帮助其矫正

(3)诱导盘问对方证人当直接询问方传唤不利证人对方当事人敌意证人时直接询问方可以对其进行诱导性询问

解析:“敌意证人是指当一方提请法庭宣召某一证人出庭作证时该证人却做出了与传证方预测相反的证言致使申请证人作证的目的落空

 

2、在交叉询问中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采用诱导性发问

解析之所以允许在交叉询问中采取诱导性发问原因在于第一基于控制损害原则由于被发问人已经通过直接询问做出了相应回答此时采取诱导性发问可以降低该回答的不利影响第二基于排除不利原则”。即被发问人的立场一般与交叉询问者是冲突的所以基本上不存在被虚假暗示的危险即可以排除诱导性询问的负面影响

 

诱导性发问规则在我国的运用

 

在审判中心主义的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控辩双方对被告人被害人证人等主体的精细化发问对于发挥庭审对查明事实的关键性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就此而言我国当下不应禁止诱导性发问而是应确立相应的规范以便更好地运用它

在运用我国的诱导性发问规则时要注意以下两点特殊之处一是我国的刑事被告人是当事人而非证人一般意义上的直接询问和交叉询问会受到我国庭审调查顺序的影响二是我国刑事诉讼属于职权主义模式在诱导性发问的制止与处理上法官的权力较大因此在诱导性发问规则的设置上也应有一定的区别

 

笔者认为在我国运用诱导性发问规则应当有以下要求

公诉人辩护人在第一轮发问被告人环节一般不应采取诱导性发问

如果按照英美规则我国公诉人对被告人的第一轮讯问属于直接询问方对对方不利证人的询问可以采取诱导性发问但是我国庭审中公诉人的讯问具有查明事实的首要作用被告人作为证据来源也有义务如实回答此种讯问的目的仍然在于建构案件事实”,因此不应运用诱导性发问我国辩护人对被告人的第一轮发问亦应如此当然如果有必要唤醒被告人的记忆矫正其表达时可以对被告人诱导性发问

在补充发问环节公诉人可以对被告人进行诱导性发问因为通过第一轮发问已然揭示被告人的辩解此时补充发问的目的就变为攻击可信性”,以驳斥被告人的辩解为主要目标辩护人在补充发问环节也可以对被告人进行诱导性发问原因在于一是被告人对案件事实作了大致陈述其是否认罪已经基本清楚,“建构案件事实的作用已经基本完成二是为了降低控方证人在不出庭情况下侦查卷宗对庭审的不利影响

对被害人证人鉴定人进行发问可以参照英美法有关诱导性发问的一般规则

不当诱导性发问的处理程序

 

1、及时制止当控辩双方在发问时出现不当的诱导包括时间不当对象不当内容不当对方应当及时在被发问人回答之前向审判长要求制止在口语表达上可以使用反对一词并简要说明反对的理由

但是,“反对一词不宜过于频繁否则容易使审判方觉得反对方过于片面而不想听完回答也极容易导致庭审的气氛紧张

2、事后提醒如果发问的诱导性程度不高或者需要通过听完问题才能判断发问者的思路时那么相对方也可以等待回答后向审判长提出:“刚才公诉人辩护人的发问有诱导性成分请审判长予以注意”。相对方亦可以在后续的发问中针对对方的上述问题进行修正

3、异议处置在我国庭审中对诱导性发问的异议既可以由控辩一方提出交由审判长裁断亦可以由审判长主动制止审判长认为异议成立如果被发问人还未回答提问者应当修正其发问的方式或者撤回发问若已回答审判长应当命令书记员将回答的内容从笔录中删除 


0 收藏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会员介绍、亲办案例等信息,由会员律师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其本人负责,华律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