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周洪律师网

受人之托 忠人之事

IP属地:云南

郑周洪律师

  • 服务地区:全国

  • 主攻方向:刑事辩护

  • 服务时间:09:00-21:59

  • 执业律所:云南壮乡苗岭律师事务所

在线咨询 收藏 0人关注

法律咨询热线|

18087679531点击查看

打印此页返回列表

最高院关于立案是否要提供被告人身份证信息的答复

发布者:郑周洪律师|时间:2020年04月17日|分类:法律常识 |1921人看过举报

    在诉讼过程中,针对案件的起诉和受理中对被告身份的要求,法律法规早已明确,但是否需要提供被告身份证具体信息,尤其是被告身份证号信息的问题,确实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在实践中给很多当事人和立案法官带来了不少困扰。最高法院这次回复,算是解决这个问题了。

    大树:

您好。您的来信收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零九条规定,原告起诉时提供被告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等信息具体明确,足以使被告与他人相区别的,可以认定为有明确的被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第三项也作出了与前述内容一致的规定。因此,只要原告提供具体明确的足以使被告或者被告人与他人相区别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等信息,即使没有自然人被告身份证号码,也应该依法登记立案。如原告提交的起诉状列写被告信息不足以认定明确的被告的,人民法院可以告知原告补正;原告补正后仍不能确定明确的被告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

    在实际中,能使被告区别于他人的信息很多,如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社会关系、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其他户籍登记内容等等。信息越多,越利于确定具体的被告。当然,原告如果在起诉阶段能够提供被告的身份证号码,一方面有利于被告身份的识别,足以使该被告与他人相区别,另一方面有利于后续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

    感谢您对人民法院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2019年9月16日

    针对案件的起诉和受理中对被告身份的要求,我国法律法规早已明确,但是否需要提供被告身份证具体信息,尤其是被告身份证号信息的问题,确实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在实践中给很多当事人和立案法官带来了不少困扰。最高法院这次回复,算是解决这个问题了。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 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 有明确的被告;

    (三) 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 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二百零九条 原告提供被告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等信息具体明确,足以使被告与他人相区别的,可以认定为有明确的被告。

    起诉状列写被告信息不足以认定明确的被告的,人民法院可以告知原告补正。原告补正后仍不能确定明确的被告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四条 民事起诉状应当记明以下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

   (五)有证人的,载明证人姓名和住所。

    行政起诉状参照民事起诉状书写。

    第六条 当事人提出起诉、自诉的,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起诉人、自诉人是自然人的,提交身份证明复印件;起诉人、自诉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提交营业执照或者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书;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能提供组织机构代码的,应当提供组织机构被注销的情况说明;

   (二)委托起诉或者代为告诉的,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代理人身份证明、代为告诉人身份证明等相关材料;

    (三)具体明确的足以使被告或者被告人与他人相区别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等信息;

    (四)起诉状原本和与被告或者被告人及其他当事人人数相符的副本;

    (五)与诉请相关的证据或者证明材料


     本文摘抄于最高人民法院       由云南文山律师郑周洪提供。

收藏
在线咨询

律师号码归属地:云南 文山

点击查看完整号码 18087679531

相关阅读

  • 全站访问量

    18505

  • 昨日访问量

    24

技术支持:华律网 - 版权所有:郑周洪律师

Copyright©2004-2025 ICP备案号:蜀ICP备05003493号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会员介绍、亲办案例等信息,由会员律师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其本人负责,华律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华律网提示: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华律网投诉入口反馈,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