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德富律师网

以法律的智慧服务人 以法律的知识帮助人

IP属地:湖北

向德富律师

  • 服务地区:全国

  • 主攻方向:刑事辩护

  • 服务时间:08:12-23:00

  • 执业律所:湖北祥鑫律师事务所

在线咨询 收藏 0人关注

法律咨询热线|

13581346528点击查看

打印此页返回列表

量刑情节的适用

发布者:向德富律师|时间:2023年01月14日|分类:法律常识 |270人看过举报


量刑情节的适用

量刑时要充分考虑各种法定和酌定量刑情节,根据案件的全部犯罪事实以及量刑情节的不同情形,依法确定量刑情节的适用及调节比例。对严重暴力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毒品犯罪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在确定是否从宽以及从宽幅度时,应当从严掌握;对犯罪情节较轻的犯罪,应当充分体现从宽。具体确定各个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时,应当综合平衡调节幅度与实际增减刑罚量的关系,确保罪责刑相适应。

1. 对于未成年人犯,应当综合考虑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认识能力、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犯罪时的年龄、是否初犯、偶犯、悔罪表现、个人成长经历和一贯表现等情况,予以从宽处罚。

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应当减少基准刑的30%—60%

2)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应当减少基准刑的20%—50%

3)未成年人犯根据其所犯罪行,可能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悔罪表现好,并具有系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防卫过当或者避险过当;犯罪预备、中止或者未遂;共同犯罪中的从犯、胁从犯;犯罪后自首或者有立功表现;其他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免除处罚;

4)行为人在年满十八周岁前后实施了不同种犯罪行为的,对其年满十八周岁以前实施的犯罪应当依照本条第(1)至(5)项的规定确定从宽的幅度;

5)行为人在年满十八周岁前后实施了同种犯罪行为,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犯罪事实的具体情况,适当确定从宽的幅度。但因未成年犯罪情节所减少的刑罚量不得超过未成年犯罪事实所对应的刑罚量。

2. 对于年满六十五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犯,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情节、后果等情况,适当确定从宽的幅度。

1)已满六十五周岁不满七十五周岁故意犯罪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过失犯罪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

2)七十五周岁以上故意犯罪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过失犯罪的,应当减少基准刑的20%—50%

3. 对于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综合考虑犯罪性质、精神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犯罪时精神障碍影响辨认控制能力等情况,适当确定从宽的幅度。

1)病情为重度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

2)病情为中度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3)病情为轻度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未区分重、中、轻度的,依照第(2)项的规定确定从宽的幅度。

4. 对于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情节、后果以及聋哑人或盲人犯罪时的控制能力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5. 对于防卫过当,应当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防卫过当的程度、造成损害的大小等情况,减少基准刑的6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6. 对于避险过当,应当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避险过当的程度、造成损害的大小等情况,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7. 对于预备犯,综合考虑预备犯罪的性质、准备程度和危害程度等情况,可以比照既遂犯减少基准刑的60%以下;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6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8. 对于未遂犯,综合考虑犯罪行为的实行程度、造成损害的大小、犯罪未得逞的原因等情况,可以比照既遂犯确定从宽的幅度。

1)实施终了的未遂犯,造成损害后果的,可以比照既遂犯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未造成损害后果的,可以比照既遂犯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

2)未实施终了的未遂犯,造成损害后果的,可以比照既遂犯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未造成损害后果的,可以比照既遂犯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下。

9. 对于中止犯,应当综合考虑中止犯罪的阶段、自动放弃犯罪的原因以及造成损害的后果等情况,决定予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造成较重损害后果的,应当减少基准刑的30%—60%

2)造成较轻损害后果的,应当减少基准刑的50%—80%

3)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10. 对于从犯,应当综合考虑其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等情况,减少基准刑的20%—50%;犯罪较轻的,应当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11. 对于未区分主从犯的,根据不同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具体地位和作用,对罪责相对较轻的被告人适当予以从宽处罚,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12. 对于共同犯罪中罪责相对较轻的主犯,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13. 对于胁从犯,应当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被胁迫的程度以及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等情况,减少基准刑的40%—60%;犯罪较轻的,减少基准刑的6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14. 对于教唆犯,综合考虑其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被教唆的对象以及被教唆的人是否实施被教唆之罪等情况,确定从宽或者从重的幅度。

1)对于在共同犯罪中所起作用较小或属于从犯的一般教唆犯,比照第10条至第12条的规定确定从宽的幅度;

2)被教唆的人未犯被教唆之罪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下;

3)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增加基准刑的10%—30%

4)教唆限制行为能力人犯罪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15. 对于自首情节,综合考虑投案的动机、时间、方式、罪行轻重、如实供述罪行的程度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恶意利用自首规避法律制裁等不足以从宽处罚的除外。

1)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未被办案机关发觉,主动直接投案构成自首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一般不应超过4年;

2)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已被办案机关发觉,但尚未受到调查谈话、讯问,或者未被宣布采取调查措施或者强制措施,主动直接投案构成自首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一般不应超过3年;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实供述办案机关尚未掌握的不同种罪行,以自首论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一般不应超过3年;

4)并非出于被告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或亲友送去投案等情形构成自首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一般不应超过3年;

5)罪行尚未被办案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办案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构成自首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一般不应超过3年;

6)强制戒毒期间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构成自首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一般不应超过3年;

7)其他类型的自首,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一般不应超过2年;

8)犯罪较轻(指法定刑幅度在有期徒刑三年以下的犯罪)的自首,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16. 对于立功情节,综合考虑立功的大小、次数、内容、来源、效果以及罪行轻重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

1)一般立功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一般不应超过2年;

2)重大立功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50%;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17. 对于坦白情节,综合考虑如实供述罪行的阶段、程度、罪行轻重以及悔罪程度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

1)因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50%

2)如实供述办案机关尚未掌握的同种较重罪行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30%,一般不应超过3年;

3)如实供述办案机关尚未掌握的同种较轻罪行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一般不应超过2年;

4)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事实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一般不应超过2年;

5)办案机关掌握的证据不充分,犯罪分子如实交代有助于收集定案证据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一般不应超过2年。

18. 对于当庭自愿认罪的,根据犯罪的性质、罪行的轻重、认罪程度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以下,一般不应超过1年。依法认定为自首、坦白的除外。

19. 对于退赃、退赔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退赃、退赔行为对损害结果所能弥补的程度,退赃、退赔的数额及主动程度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

1)全部退赃、退赔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一般不应超过3年;

2)大部分退赃、退赔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一般不应超过2年;

3)刑事案件立案后,犯罪分子及其亲友自行挽回经济损失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一般不应超过2年;

4)积极配合办案机关追缴赃款赃物,未给被害人造成经济损失或者损失较小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以下,一般不应超过1年。

对于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退赃、退赔的,在决定是否从宽以及从宽幅度时应当从严掌握。

20. 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罪行轻重、赔偿数额、赔偿能力、谅解的原因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

1)积极赔偿被害人全部经济损失并取得被害人及其亲属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一般不应超过4年;

2)积极赔偿被害人全部经济损失但未取得被害人及其亲属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一般不应超过3年;

3)积极赔偿被害人大部分经济损失并取得被害人或其亲属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一般不应超过3年;

4)积极赔偿被害人大部分经济损失但未取得被害人及其亲属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一般不应超过2年;

5)虽然未能赔偿被害人全部或者大部分经济损失,但已穷尽赔偿手段并取得被害人及其亲属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一般不应超过2年;

6)虽然未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但取得被害人及其亲属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一般不应超过2年;

7)虽然未能赔偿被害人全部或者大部分经济损失,但已穷尽赔偿手段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以下,一般不应超过1年。

对于抢劫、强奸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以及严重危害民生在决定是否从宽以及从宽幅度时应当从严掌握。

恐怖活动犯罪、邪教组织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和抢劫、绑架、强奸等严重危害国家政权稳固和社会治安的犯罪,以及极端仇视国家和社会,以不特定人为侵害对象的犯罪分子一般不适用谅解。

21. 对于当事人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达成刑事和解协议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下;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22. 对于累犯,应当综合考虑前后罪的性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至再犯罪时间的长短以及前后罪罪行轻重等情况,予以从重处罚。但是增加的刑罚量一般不应高于5年、少于3个月。

1)刑罚执行完毕不满一年重新犯罪的,应当增加基准刑的10%—40%

2)刑罚执行完毕已满一年不满三年重新犯罪的,应当增加基准刑的10%—30%

3)刑罚执行完毕已满三年不满五年重新犯罪的,应当增加基准刑的10%—20%

对于前后罪为同种犯罪的累犯和特殊累犯,应当确定较高的从重幅度。

23. 对于有前科的,综合考虑前科的性质、时间间隔长短、次数、处罚轻重等情况,可以增加基准刑的10%以下。前科犯罪为过失犯罪和未成年人犯罪的除外。

24. 对于犯罪对象为未成年人、老年人(六十周岁以上)、残疾人、孕妇、哺乳期妇女、患有严重疾病人员、又聋又哑的人、盲人等弱势人员的,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犯罪的严重程度等情况,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25. 对于在重大自然灾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故意犯罪的,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收藏
在线咨询

律师号码归属地:湖北 荆门

点击查看完整号码 13581346528

相关阅读

  • 全站访问量

    113570

  • 昨日访问量

    82

技术支持:华律网 - 版权所有:向德富律师

Copyright©2004-2025 ICP备案号:蜀ICP备05003493号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会员介绍、亲办案例等信息,由会员律师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其本人负责,华律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华律网提示: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华律网投诉入口反馈,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