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平律师网

婚姻家庭律师,刑事辩护律师,人身损害赔偿律师,合同建设工程律师,法律顾问

IP属地:湖北

张亚平律师

  • 服务地区:全国

  • 主攻方向:法律顾问

  • 服务时间:09:00-21:59

  • 执业律所:湖北勤楚律师事务所

在线咨询 收藏 0人关注

法律咨询热线|

13476210625点击查看

打印此页返回列表

如何申请劳动仲裁

发布者:张亚平律师|时间:2021年07月14日|分类:法律常识 |194人看过举报

  1. 首先需要确定自己的案件是否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即仲裁委处不处理自己的纠纷。根据相关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处理以下六类案件: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注意:单就补缴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申请劳动仲裁的,仲裁委不会处理,此类案件由社保局和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处理。

  2. 2

    确定自己的案件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后,就开始准备申请仲裁的材料,一般需准备以下材料:

    1.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申请书(原件,份数:根据被申请人的人数+2);

    2. 申请人身份证明(复印件,份数:1份);

    3. 被申请人身份证明(或注册登记资料)(复印件,份数:1份);

    4 证据材料(复印件,份数:根据被申请人的人数+2)。

    如果群体性案件(劳动者十人以上),还需提供以下材料:

    (1)员工推举代表书;

    (2)申请人仲裁请求明细表。

    如聘请了律师,还需提供如下材料:

    1. 授权委托书(原件,份数:1份);

    2. 受委托人身份证明或资格证明(律师的,提交律所所函或法律援助公函)(律师证据复印件,函原件,份数:各1份);



  3. 3

    准备好材料后,再到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立案窗口递交上述材料,申请立案。仲裁委收到材料后一般会在5日确定是否立案。

  4. 4

    仲裁委受理案件后,会组庭并安排开庭时间,将相关材料和开庭通知书分别送达给双方当事人。你拿到开庭通知书后,便要准备好证据材料原件,到时按时出庭参加庭审。如果有收到被申请人的答辩书和证据材料,最好提前研究被申请人的答辩书和证据,以便在庭审时针对被申请人的答辩进行辩论。

  5. 5

    开庭时,仲裁委会先主持双方调解,如果调解不成,仲裁委才正式开庭审理,审理一般分四个阶段,分别是:庭审调查、庭审辩论、最后陈述、调解或裁决。庭审时不要紧张,根据仲裁员的提问和指挥回答问题,参与庭审即可。

  6. 6

    开完庭后,仲裁委一般不会当庭裁决,而是要过一段时间。仲裁委作出裁决后,会通知当事人去取仲裁裁决书,有的也会直接寄过来。

  7. 7

    仲裁裁决书有两种,一种是终局裁决,这种裁决用人单位不能向法院起诉,只能向当地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而劳动者不受此限制,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向法院起诉。另一种是非终局裁决,这种裁决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不服的,都可以向法院起诉。

    另附上终局裁决的情形:

    下列劳动争议,除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

    (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8. 8

    收到仲裁裁决书不服要起诉或申请撤销的,需注意时效限制,即向法院起诉或向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的时限,向法院起诉的,需在收到仲裁裁决书15日内提起,申请撤销的,需在收到仲裁裁决书后30日内提起。

  9. 9

    如是终局裁决或非终局裁决但用人单位没在上述期限内起诉的,劳动者也没有起诉的,仲裁裁决书就生效了。这时如果用人单位不按仲裁裁决书确定义务履行,劳动者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10. 10

    最后说一下仲裁要多久才有结果,根据规定,自受理通知书送达之日起45日内完成仲裁审理,特殊情况可以延长15日。但实践中,因案件量、工作效率等因素,有些地方根本无法按上述规定期限结案。

    END

  11. 本文转载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收藏
在线咨询

律师号码归属地:湖北 武汉

点击查看完整号码 13476210625

相关阅读

  • 全站访问量

    13975

  • 昨日访问量

    38

技术支持:华律网 - 版权所有:张亚平律师

Copyright©2004-2024 ICP备案号:蜀ICP备05003493号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会员介绍、亲办案例等信息,由会员律师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其本人负责,华律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华律网提示: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华律网投诉入口反馈,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