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若鹏律师

  • 执业资质:1610120**********

  • 执业机构:陕西丰瑞律师事务所

  • 擅长领域:刑事辩护法律顾问

打印此页返回列表

肇事人逃逸,保险公司也应承担赔偿责任

发布者:侯若鹏律师|时间:2015年12月21日|分类:交通事故 |648人看过

案例一:(2013)苏中商再提字第0002号。苏州中院的观点认为,逃逸的社会危害性与醉酒、无证驾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甚至更大,无证、醉驾等情形下司法解释已经明确赋予保险公司追偿权,根据“举轻以明重”的法律解释原则,逃逸情形下保险公司在赔偿范围内有权向侵权人主张追偿权。

案例二:(2013)粤高法刑四申字第27号,广东高院经审查认为,肇事逃逸的影响只及于事故发生之后,不溯及以前,投保人只应对逃逸行为扩大损害的部分担责。保险人以肇事逃逸为由免除自己的全部责任,违反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和保险法的规定,属于无效条款。

根据《保险法》的规定,免除保险人依法应承担的义务或者加重投保人、被保险人责任的;排除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的条款无效。与《合同法》比较,《保险法》更强调免除保险人“依法应承担”的责任、排除保险相对人“依法享有”的权利。[1]

关于保险合同承保的范围,既可以用积极的条款来声明,也可以混合使用积极条款与否定条款。后者即通常所说的免责条款,在保险法中使用得更为长久。肇事逃逸行为严重违反道路交通法规,为法律禁止,其保险金请求权不应被法律保护,故认为逃逸免责条款无效的观点有失偏颇,并不可取。

笔者认为,判断是不是肇事逃逸其实也很简单,按照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七十四条,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这个标准体现了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本文不予赘述。但是对于肇事逃逸以后保险车辆所承保交强险的保险公司以及商业险是不是应当赔偿,笔者认为有必要“高屋建瓴”地阐述一下。

从法律规定及司法解释内容展开

我国立法法第八条第七项(修正案为第八项),规定民事基本制度的事项只能制定法律来规定。第八十八条规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第一百零四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属于审判、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应当主要针对具体法律条文,并符合立法的目的,原则和原意。立法法这条对司法解释的内容和范围作出了明确的限缩性规定。

此类案件是交通事故赔偿和保险理赔纠纷,是典型的民事案件,法院审理此类案件应严格依法适用法律,而且应当拒绝适用和简单套用与法律原则相悖的某些行政法规甚至司法解释。笔者认为,支持保险公司对肇事逃逸者追偿的法律依据尚需探讨。

对于交强险这一块,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三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逃逸,该机动车参加强制保险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机动车不明或者该机动车未参加强制保险需要支付被侵权人人身伤亡的抢救、丧葬等费用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垫付以后可以追偿。上述法条明确规定了保险公司对于交强险这一块的赔偿责任,法院依据此条就可以直接判决赔偿或者理赔。

另外,从交强险保险合同本身看,交强险保单的反面就有条款,该条款的有关保险公司免除责任条款中并没有肇事逃逸可以免赔的规定,而且也没有保险公司赔偿以后对于肇事逃逸者可以追偿的规定。交强险条例是行政法规,故交强险条款对于所有汽车三责险保险条款来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从这点上看,立法者并没有就交通肇事逃逸是否属于严重违章表明态度。双方的保险合同中没有肇事逃逸可以免赔的规定。笔者认为,某些观点忽视了基本的法律条款,且对双方保险合同中确定的契约自由原则也未体现出尊重,所谓的“举轻以明重”又从何谈起?

再从最高法院关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上来看,第十八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请求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未取得相应驾驶资格的;醉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后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驾驶人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的。保险公司在赔偿范围内向侵权人追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在这里,最高法院司法解释使用了当事人一词,很耐人寻味。笔者认为,这个当事人不仅仅指交通事故被害人,也指发生交通事故车辆的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只是笔者感到疑惑的是司法解释这条规定保险公司赔偿以后可以向侵权人追偿是基于什么法律原则和原意而作出的规定,它又是符合怎样的立法目的?

笔者感觉,最高法院制定此条时可能是借鉴了交强险条例第二十二条之规定,鉴于立法法第八条第七项之规定,交强险条例无权对民事权利和义务作出规定,司法解释这条其实也是直接确定当事人的有关权利和义务,交通事故是个典型的侵权行为,保险投保及理赔是一种合同行为。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应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侵权责任法之规定,保险理赔由保险法规定,此三部法律均在本司法解释出台前就已经施行,故笔者认为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完全是有法可依的。笔者进一步认为依据立法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司法解释作出保险公司可以向有关侵权人追偿的规定也是值得商榷的。

其次,对于商业三者险部分,案例二中肇事逃逸的影响只及于事故发生之后,不溯及以前,投保人只应对逃逸行为扩大损害的部分担责。保险人以肇事逃逸为由免除自己的全部责任,违反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和保险法的规定,属于无效条款。

应该看到,广东高院的观点完全正确,揭示了逃逸事故的本质。肇事逃逸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甚至刑事处罚,这主要看肇事者所造成交通事故的损害程度以及肇事者在交通事故中的责任来确定。笔者认为,肇事逃逸者已经受到行政甚至刑事处罚,就不应当在民事权利方面受到限制,至于是不是由保险公司来赔偿或者理赔,应由侵权责任法、道交法和保险法来解决,这里并不存在“举轻以明重”的逻辑空间。

0 收藏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会员介绍、亲办案例等信息,由会员律师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其本人负责,华律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