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离婚多年要求分割动迁款-资深周律师专业,上海大型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律师,专业动迁律师,擅长复杂拆迁纠纷
原告张甲与被告邵某、邵丙、丁某、姜某某共有纠纷一案,本院于2019年7月2日立案后,依法适用简易程序,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张甲及其委托诉讼代理人周运柱,被告邵某、邵丙及被告邵某、邵丙、丁某、姜某某的共同委托诉讼代理人xxx,证人崔某某、诸某某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张甲向本院提出诉讼请求:被告邵某、邵丙、丁某、姜某某共同向原告张甲支付上海市黄浦区乔家路XXX号(以下简称“涉案房屋”)征收补偿款xxxx000元。事实与理由:邵某与邵丙系父女关系,邵丙、丁某、姜某某系一家三口,张甲之母陈某与邵某曾系夫妻关系,两人2010年协议离婚。邵某承租的上海市黄浦区乔家路XXX号房屋已被征收拆迁,陈某与邵某离婚之时曾书面约定:陈某在乔家路XXX号房屋亭子间享有居住权,故陈某应作为被征收房屋的同住人,享有分配征收款的权利。陈某于征收公告发布后去世,张甲作为陈某唯一继承人,主张继承属于陈某之利益。邵丙、丁某、姜某某系空挂户口,张甲多次沟通,邵某拒绝协商,故诉至法院,望判如所请。审理中,原告张甲变更诉讼请求为:“被告邵某、邵丙、丁某、姜某某共同向原告张甲支付上海市黄浦区乔家路XXX号征收补偿款1,970,000元”。
被告邵某、邵丙、丁某、姜某某共同辩称,不同意原告张甲诉请。邵某与陈某于2011年1月15日离婚,陈某离婚后即搬出系争房屋,直至征收时已过七八年年时间,故陈某不属于同住人,不能分割征收利益。本案邵某是系争房屋承租人,邵丙、丁某、姜某某均是同住人。四被告明确向法院表明被告之间的征收利益份额不需要法院进行分割。
本院经审理认定事实如下:
一、上海市黄浦区乔家路XXX号房屋为公有房屋,独用租赁部位为二层前楼(使用面积12.80平方米)、二层亭子间(使用面积5.60平方米)、底层灶间(使用面积5.00平方米),公用租赁部位为晒台、底层附阁。房屋原承租人为方xxx(邵某的母亲),2010年9月承租人变更为邵某。
二、邵某与陈某(2018年2月2日去世)曾系夫妻关系,婚后未生育子女,2011年1月25日双方协议离婚。陈某的父母先于其去世,张甲系陈某与案外人周XX之子,系陈某唯一继承人。邵丙系邵某与案外人李某某之女。邵丙、丁某系夫妻关系,姜某某系两人之子。
涉案房屋征收决定发布时户籍在册人员共五人:户主邵某(1978年8月21日由浙江省奉化市吴湖公社迁入)、邵丙(2000年10月24日由中漕路XXX弄XXX号XXX室迁入)、丁某(2010年12月22日由延安西路XXX号迁入)、姜某某(2013年8月7日报出生)及陈某(2008年6月3日由xx省旌x县旌阳镇西门南路XXX号XXX室迁入)。
三、2017年10月10日,黄浦区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编号:黄府征[2017]4号,将涉案房屋列入征收范围。
2019年6月16日,邵某(乙方)与上海市黄浦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甲方)就涉案房屋征收事宜签订了《上海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协议》(征收编号:J-787),上述补偿协议中约定:乙方的房屋坐落于乔家路XXX号,属于上述征收决定的征收范围。房屋类型旧里,房屋性质公房,房屋用途居住。公房租赁凭证记载居住面积23.4000平方米,换算建筑面积28.3400平方米,认定建筑面积28.3400平方米。房地产市场评估单价为44,657元/平方米、房屋征收范围内被拆除房屋评估均价为44,795元/平方米、价格补贴系数为0.30、套型面积补贴为建筑面积15平方米,计算居住困难货币补贴的折算单价为17,000元/平方米;被征收房屋价值补偿款2,068,364.33元。其中,评估价格为1,269,490.30元、价格补贴为380,847.09元、套型面积补贴为671,925元。乙方不符合居住困难户的条件。被征收房屋装潢补偿为14,170元。乙方选择货币补偿2,068,364.33元。其他各类补贴、奖励费用:签约奖励费426,700元,家用设施移装费2,000元,搬迁费1,000元,无搭建补贴100,000元,自行购房补贴1,034,182.17元,临时安置费30,000元,奖励补贴合计1,593,882.17元。本协议生效后,甲方应向乙方支付3,676,417元。
结算单额外增加发放费用:补居住部分评估价格275,937.20元、补居住部分价格补贴103,476.45元、补签约奖励费38,500元、补居住装潢补贴3,850元、补自行购房补贴189,706.83元、补搬迁奖励费7,700元、搬迁奖励费83,340元、自行看房补贴200元,合计702,710.48元。结算单记载:评议通过底层灶间5平方米乘以系数计入核定建面进行补偿。涉案房屋总征收利益4,379,127.48元。2019年7月26日,上述征收款转入邵丙上海农商银行账户。
三、1988年4月的《上海市住房调配通知单》记载,原住房地址为延安西路******,公房,居住面积4,居住面积41租。新配房地址为东安一村XXX号XXX室二层,公房,居住面积1,居住面积14设备水煤合用。租赁户名为李某某,家庭主要成员为邵丙。调配原因:李XX家中住房拥挤困难,同意增配,原房不动。
1990年3月的《上海市住房调配通知单》记载,李某某调配取得裕德路中原新村XXX号XXX室房屋,居住面积1,居住面积13设备全独。原东安一村房屋退租后由调配单位保留分配。
1994年10月,李某某签订《购买公有住房委托书》,购买上海市徐汇区中漕路中原新村XXX号XXX室,房屋承租人或受配人姓名为李某某。1994年11月28日出具的本户人员情况表写明:“该户人口数为叁人,为邵某、李某某、邵丙。”1994年12月,李某某作为购房人与上海市化学工业局签订《公有住房买卖合同》,购买上海市徐汇区裕德路XXX弄XXX支弄XXX号XXX室房屋,建筑面积30.37平方米。上海市徐汇区中漕路中原新村XXX号XXX室与上海市徐汇区裕德路XXX弄XXX支弄XXX号XXX室房屋系同一房屋。
1997年9月1日,邵某与李某某协议离婚,自愿离婚协议书中约定:离婚时,邵丙归女方李某某抚养;上海市裕德路XXX弄XXX支弄XXX号XXX室房屋归女方李某某所有,离婚后男方住乔家路XXX号即涉案房屋,女方住裕德路房屋。2005年3月31日,李某某将上海市裕德路**XXX支弄****房屋出售给案外人。
四、2010年9月20日,邵某、陈某曾签订离婚协议书,协议内容如下:“一、考虑到女方十几年来的付出,又确无住房,决定将现居住的5.6平方米亭子间归女方所有,并居住。二、烧饭、厨房间共用、共有。三、家中无债权债务,现存现金8万,各自一半,分好以后双方没有任何义务,并不干涉各自任何事件”。
2011年1月25日,邵某、陈某办理离婚登记,民政局备案的自愿离婚协议书共约定三条,内容如下:“一、双方无共同子女;二、家中现金捌万元整,各自得50%;三、双方无共同债务。”
五、关于居住问题:庭审中,双方均确认陈某婚后与邵某实际居住在涉案房屋内。邵某等申请证人出庭作证。证人崔某某陈述,陈某与邵某离婚后就不在涉案房屋居住,房屋由邵某和其母亲居住,邵丙小时候居住过,丁某、姜某某未居住。证人诸某某陈述,与邵某、陈某均为同学。2012年开始经常去邵某家,只看到邵某一人照顾母亲。2017年,陈某邀请其去新江湾城的房子作客,陈某称与其与儿子住在一起。张甲认为证人证言反应的情况不完整,陈某离婚后仍居住在涉案房屋二楼;邵某等认为证人证言表明陈某离婚后未在涉案房屋实际居住。
关于邵丙、丁某、姜某某的居住情况,张甲称三人从未在涉案房屋内实际居住;邵丙称其在涉案房屋阁楼居住至出嫁,后因居住困难未实际居住。
以上事实,由原告张甲提供的租用公房凭证及在册户籍摘抄、遗体火化证明、户籍证明、离婚证及离婚协议、公证书、独生子女证、征收补偿协议、结算单、购买公有住房委托书、本户人员情况表、购买公有住房工龄证明、出售公有住房摊算表、公有住房出售价格计算表、缴付费用计算、售房审批表、出售资金汇总表、公有住房买卖合同、住房调配单、住房调配单、邵丙、丁某、姜某某提供的租用居住公房凭证、自愿离婚协议书、上海市房地产买卖合同及证人证言。以上证据、当事人庭审陈述,经法庭质证,本院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同住人是指在征收公告发布之日,在被征收居住房屋处有本市常住户口,已实际居住一年以上,且本市无其,且本市无其他住房或者虽有其他住房但居住困难的人。质,仅限于福利性质取得的房屋。陈某与邵某结婚后户籍于2008年6月迁入涉案房屋,婚后二人实际居住在涉案房屋内,陈某取得涉案房屋同住人身份。庭审中原、被告分别出示两份离婚协议:一份为2010年9月20日陈某、邵某签字的离婚协议,约定亭子间归女方使用,虽然双方未立即办理离婚登记,但可见当时邵某对陈某就涉案房屋离婚后居住部位有过承诺;另一份为2011年1月25日双方在民政部门登记离婚时达成的《自愿离婚协议书》,其上对离婚后的居住问题没有另行约定,即未排除陈某在涉案房屋内的居住利益。2011年双方离婚至涉案房屋征收,陈某户口未迁出涉案房屋,亦未明示放弃对涉案房屋的居住利益,故陈某仍系涉案房屋同住人。关于邵丙、丁某、姜某某的同住人身份认定。经查,邵丙曾分别于1988年、1990年享受增配、调配,但邵丙当时未成年,未成年人与父母共同受配公房时,未成年人并非作为独立的民事主体获得住房福利,而是附随于父母的居住利益,故不属于他处有房。邵丙、丁某、姜某某户籍迁入系经承租人邵某的同意,应认定为邵某对居住权的让渡。涉案房屋2011年前由邵某及母亲、陈某居住,征收前由邵某及母亲居住,邵丙等主张因居住困难未实际居住,本院予以确认,故邵丙、丁某、姜某某应认定为涉案房屋同住人。
征收利益的分配应综合考虑涉案房屋的来源、对涉案房屋的贡献、户籍迁入的缘由及时间长短、实际居住情况等,结合本案房屋来源于邵某的父母、与陈某无关,陈某因婚姻关系迁入涉案房屋且已离婚多年,陈某征收前并不在涉案房屋内实际居住,征收利益分配不应造成实际居住人邵某新的居住困难等,本院酌情确认陈某享有征收补偿安置款650,000元。现陈某已去世,庭审中张甲称其为陈某唯一继承人,陈某生前未留有遗嘱,其所得的安置补偿款应由张甲继承,本院予以支持。鉴于涉案房屋承租人为邵某,钱款发放至邵丙银行账户,故由邵某、邵丙共同承担支付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