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案情:
2021年6月22日,李某驾驶小型客车,与退休老人王某驾驶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导致王某受伤、车辆受损的交通事故。经交警部门认定,李某负事故全部责任,王某无责任。
事故后,王某住院治疗,出院后,王某将李某及其投保的保险公司诉至法院。审理中,法院依法委托鉴定机构对张某伤残等级及休息期、营养期、护理期限进行了鉴定,并作出鉴定结论,其中建议原告误工期限建议为60-120日。王某诉请中,除要求对方赔偿医疗费等费用外,还主张二被告赔偿误工费19800元。
一审法院认为:
一审法院认为:交通部门出具事故认定书认定的事实清楚,责任比例正确,法院予以采信。原告主张的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交通费、车损、护理费,因原告与保险公司达成赔偿协议,且为一次性支付,故法院不再支持。原告主张的误工费19800元(120天×165元/天)过高,因原告为无固定收入的农民,考虑到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参照上一年度青岛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加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结合事故发生时原告的实际年龄,根据鉴定意见书,计算为9027元(118元/天×90天×85%)。各项损失共114513.3元。
被告李某上诉,主张法院不应支持误工费:本案被上诉人已63周岁,已过退休年龄,且未提交证据证明其有工作收入并因本次交通事故导致收入减少,不符合应支持误工费的情况。被上诉人目前的年龄,如果作为被扶养人,法院通常会支持其被扶养人生活费,意味着该年龄没有劳动能力且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如果这个年龄在未提交有工作收入的情况下,仍支持其误工费,自相矛盾。
二审法院认为:
一审法院支持被上所人王某的误工费是否有误?上诉人保险公司主张被上诉人王某已超过60岁不应计算误工费。一审法院认为,因被上诉人王某为无固定收入的农民,考虑到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综合认定其误工费为9027元(118元/天×90天×85%)。本院经审查,法律未禁止满60岁人员通过劳动获得收入,一审法院所作认定并无与法律相矛盾之处,应予维持。对上诉人保险公司的上诉主张,本院无法支持。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审查认定退休人员提交的误工费证据时,要注重事实证据原则,兼顾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对证据的合法性、关联性、真实性进行审查,结合生活实际、基本案情对证据进行综合认定,必要时,可以现场取证,比如通过去受害人所主张的工作地点进行实地调查、走访问询,最终对案件结果作出评判。
对于当事人而言,如果要主张误工费,需要履行好自己的举证义务,对于存在固定工作单位或者正式单位的,长期且固定的银行工资流水、上下班打卡记录、用工单位证明、劳动合同等都可以作为证据提交;对于没有固定单位的灵活用工人员,举证存在困难的,提供的证据同样要经得起考验,尽可能进行综合举证,例如居委会、村委会出具的证明,灵活用工的雇主或同事证人证言等,以期达到证明标准,得到法院的支持,否则将承担举证不能的诉讼后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规定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三条规定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先由承保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险人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承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予以赔偿;仍然不足或者没有投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由侵权人赔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规定 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本文仅依据客观发生的事件及展现的情节,从法律规定的角度作出分析,作者/北京惠诚(天津)律师事务所明确不承担因基于对本文任何形式的使用(包括作为或者不作为)而产生的一切责任、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