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没有被羁押的情况下,通过交纳一定的保证金或者由担保人进行担保等方式,保证不逃避或者妨碍诉讼,并按时到达法院出庭应诉,以达到保证社会秩序稳定、维护社会正义的目的。取保候审主要适用于轻罪案件或者个人妨害案件、涉嫌非暴力犯罪等案件。
首先,取保候审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一方面,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的或者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被取保候审人需要遵守法律法规,不得再次犯罪、不得出境等,并且需要到达法院出庭应诉。另一方面,对于一些严重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即使满足取保候审的条件,法院也有可能不予受理申请。
其次,取保候审的人需要缴纳一定的保证金或者由担保人进行担保。保证金数额一般由法院定出,视案件性质而定。担保人需要与被取保候审人具有一定的关系,并且需要形成书面担保协议,承担保证被取保候审人不逃避、其行为符合法律法规。
最后,取保候审在实践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取保候审过程的监督可能不够严谨,对于一些逃避和妨碍诉讼的情况不能及时监控和处理。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刑事案件,如果取保候审条件过于宽松,可能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保障取保候审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累犯、犯罪集团的主犯,以自伤、自残办法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严重暴力犯罪以及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审,但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的,或者对犯罪嫌疑人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继续侦查的情形除外。
综上所述,取保候审作为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在保证社会秩序的同时也需要保护被取保候审人的合法权益,加强监管和监督,防止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