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律师网

陈杰律师,安徽王善利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

IP属地:安徽

陈杰律师

  • 服务地区:安徽

  • 主攻方向:婚姻家庭

  • 服务时间:00:01-23:59

  • 执业律所:安徽王善利律师事务所

在线咨询 收藏 1人关注

法律咨询热线|

18133300296点击查看

打印此页返回列表

劳务合同怎么扣税

发布者:陈杰律师|时间:2022年06月09日|分类:律师随笔 |1545人看过举报

 一、劳务合同怎么扣税

  劳务报酬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

  1、每次劳务报酬收入不足4000元的,用收入减去800元的费用。

  2、每次劳务报酬收入超过4000元的,用收入减去收入额的20%,税率为20%.例如:A销售人员当月提成1800元,要交(1800-800)*20%=200元个税;当月提成5000元,则要交5000*(1-20%)*20%=800元个税。

  3、单次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万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

  4、单次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的,不超过5万元的:应纳税所得额*30%-2000.单次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万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40%-7000。

 二、劳务合同纠纷怎么处理

  1、协商,合同当事人在友好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协商解决纠纷,这是最佳的方式。

  2、调解,合同当事人如果不能协商一致,可以要求有关机构调解如,一方或双方是国有企业的,可以要求上级机关进行调解。上级机关应在平等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而不能进行行政干预。当事人还可以要求合同管理机关、仲裁机构、法庭等进行调解。

  3、仲裁,合同当事入协商不成,不愿调解的,可根据合同中规定的仲裁条款或双方在纠纷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4、诉讼,如果合同中没有订立仲裁条款,事后也没有达成仲裁协议,合同当事人可以将合同纠纷起诉到法院,寻求司法解决。除了上述一般特点之外,有些合同还具有其自愿的特点,如涉外合同纠纷,解决时可能会援引外国法律、而不是中国相关的合同法方面的法律。

  三、劳务合同的期限是多久

  (一)固定期限劳务合同

  固定期限劳务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务合同。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固定期限劳务合同,不论期限有一年、二年甚至是五年、十年,都由双方约定而成。

  (二)无固定期限劳务合同

  无固定期限劳务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务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务合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务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固定期限劳务合同:

  (1)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2)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务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务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3)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务合同,且劳动者不存在在试用期因不符合录用条件或不能胜任工作且在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后仍不能胜任工作的情形,续订劳务合同的。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务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务合同。

  (三)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务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务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的劳务合同。该项工作或者工程一经完成,劳务合同即终止。

  需要注意的是,签订劳务合同可以不约定试用期,也可以约定试用期,具体如下:

  1、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务合同或者劳务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2、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使用期,即对于在同一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无论其是否转换工作岗位、变更劳动合同或者续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都不得再次约定试用期;

  3、劳务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4、劳务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5、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务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免责声明】

本人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真实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普法参考。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交流使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遇侵权,请及时与我联系删除,谢谢。


收藏
在线咨询

律师号码归属地:安徽 亳州

点击查看完整号码 18133300296

相关阅读

  • 全站访问量

    31483

  • 昨日访问量

    33

技术支持:华律网 - 版权所有:陈杰律师

Copyright©2004-2025 ICP备案号:蜀ICP备05003493号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会员介绍、亲办案例等信息,由会员律师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其本人负责,华律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华律网提示: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华律网投诉入口反馈,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