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的交易机会是多种多样的,企业经营的风险也是方方面面的,很多企业为了解决一个有一个法律问题造成了正常经营的严重受阻,那么进行风险控制则更为重要,未病先治所节省的精力可以更多地投入到市场交易之中。大型企业有专门的法律合规团队进行治理,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建立专门的法律部门可能成本过高。本文结合作者的专业和经验,分享几方面常见的法律问题,供中小微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参考。
一、合伙人关系
本文所称的合伙人并非特指民法典的个人合伙以及合伙企业法中的合伙人,泛指共同开展商业活动的几个个人的称呼,包括共同出资人和各种合作者。
合伙人关系处理不好导致企业走向下坡路的比比皆是,合伙人之间发生分歧,会导致企业丧失商业机会,丧失对企业员工的管理能力,丧失对危机出现的应对能力。这多是合伙前期运营的不规范,在企业扩大规模后还采取这样粗放的方式造成的,大家都有功劳,但是都觉得不公平,外敌没有解决,对内先打起来了。
合伙人关系出现问题多是这样几个问题,如利益分配问题,权力行使问题,决策分歧,以及家庭干涉问题等等。对于这个问题,需要对企业进行彻底的公司化改革,厘定各自的股权和决策方式,约定发生分歧时的处理机制,并设定好合伙人之间结束合作的退出机制。书面上确认好的问题可以对各方的行为形成一个预期,说白了,基本上合同怎么签的,出了问题大概怎么处理也就比较明显,即使打官司也比较容易分出结果。没有书面证据,模糊不清的事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才容易打官司,你放几个小时的电话录音,我出几百行微信聊天记录,你从公司借点款,我给公司进点货,根本不知道这家公司到底怎么运营的,这种官司剪不断理还乱,审判程序也比较漫长,等判决下来公司可能都没了,没有一个赢家存在。很多事情大家放到纸面上谈,最终大家都会体面。
二、企业资质和证照
商业经营需要依托一个市场主体,既不是绿林好汉的兄弟义气,也不是单打独斗。是成立公司、合伙企业还是个体工商户,需要根据商业规模和各自出资的状况进行确认。相对来说,公司制度相较于其他更为严谨和现代化,具有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可以将个人财产与公司财产分离等特点。
公司也好,合伙企业也罢,都需要办理营业执照。对于教育、医疗、餐饮、文化出版、传媒娱乐、土地开发、建设工程等行业,需要办理相应的资质,否则可能受到行政处罚或者影响交易的有效性。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在市场交易时会获得更高的可信度,可以参加招投标活动。公司的办公场所应当符合安全生产的规定,符合消防、环保等要求。如果暂时存在某几项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在企业效益好起来以后,应当优先解决这些问题。
三、企业用人管理
对于企业方进行劳动关系管理上,需要抓住几个关键问题。企业要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并经过法定的民主程序,看起来很复杂,实际上操作起来很简单,书面留痕,沟通过程和会议过程做好签字确认。在招用职工时要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不属于劳动关系的用工需要签订书面劳务合同,约定好双方的权利义务,合同到期前需要各部门评估是否续签或终止合同。对于明显不适宜在企业的员工,应当依照规章制度的程序辞退或劝退,切忌经营者一怒之下要求对方“明天不用来了”,专业的事交给人事去做。企业要依法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如果确实成本过高,可能是市场原因或用工模式不适宜造成的,可以采取其他适当的用工方式仍然可以合法经营。
企业管理要扁平化,层级过多会导致“冗官”现象,造成管理行政化,沟通成本会变得特别高。但是不代表经营者要事无巨细、事事参与,直接管理所有人,抓住几个部门负责人,定期了解部门状况即可,员工可以越级汇报,但经营者不宜越级指挥。总是进行“微操”或越级指挥,会导致基层员工丧失主动型和创造性,沦为执行命令的工具,从个人的价值实现(追求高效完成任务)转变为“我按上级意思做的,我无责”的不粘锅,不仅事没做成,还花费了很多精力,最后大家都不开心。
人是最关键的因素,一个良好的团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最重要原因。万科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石在一次访谈中,谈及1985年,企业最困难的时候,自己“铁腕”辞退了25%的员工,眼泛泪光,称这件事是自己做企业以来“最错误的决定”。
裁员永远是企业最后的选择,而不是首选。
四、风险分担
合理的风险分担可以降低企业处理风险事务的成本,很多企业的衰落都源于其回避风险,对风险认识不足,不愿意为风险付费,导致一个浪打来船翻了。一些本身就存在着较高风险的行业,购买商业保险是一种性价比极高的规避风险的方式,我之前有个客户是做货运的,公司养20多台大货车,主要就是做长途运输,长途运输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交通事故造成人身损害的问题,一个是可能发生的货物散落、丢失、变质的问题,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失都可能会产生而且发生了金额就不小,几年生意白干,全都拿去赔钱了。提前买好保险,也不用每天提心吊胆地睡觉了。
除了购买保险,另一种方式是将风险较高的事务委托外部公司办理,要求对方提供相应的担保,公司尽到基本的监管义务即可。
对于业务类型不同,存在不同种风险的事务,可以考虑是否在可以放在不同的经营主体上,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企业忽然发生的风险问题,第一时间应当询问专业人士的意见,诉讼的问题问律师,税务的问题问会计。很多人天生迷信“关系”,导致很多事情能够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的,后来恶化了,有一个企业主涉嫌某一项犯罪,他其实早点委托律师和办案机关协商一下,退回部分涉案资金极有可能不予处罚或不起诉,但是一直拖着不处理,找了几个听起来很厉害的“中间人”来办,办到最后钱没少花事没办成,到了审判阶段才想起找律师,最后好不容易判了缓刑,过程中白白拘了30天。很多人把咨询律师放到最后一步,时效该过的都过了,基本已经无药可解了,其实正常逻辑是合法方式应该先穷尽。
五、交易对手
我们永远不知道交易对手是真的要跟你做交易还是骗你的钱。于是很多公司的做法是,我把合同约定的非常有利于我,比如我买一台设备,我要货到付款,而且不是货到马上付款,而是货到我运行一个月没问题才付款,付的还不是全款,而是一部分,剩下的等我运行两年没问题我再给你。这种交易方式看起来貌似无懈可击,但是直接导致客户不干了,属于把我的风险转嫁到你的头上这种方式,交易变成了零和博弈。
商业上的问题,需要客观公正的对交易对手进行评价,来评估对方是否可能存在交易风险。可以通过交易对手的经营情况,品牌口碑,或者既往诉讼纠纷情况来综合判断。一个企业的经营方式往往是由经营者为人处世的方式决定的,从一个企业的经营方式,也可以推断出经营者的个人风格。企业间交易是否愉快,可以由小见大,小额的业务顺利,合作的很愉快,可以考虑扩大合作的规模。但是企业发展中难免还会有变数,也需要时刻注意合作伙伴的经营情况,动态调整合作规模。则交易前期的调研,中期的监管和后期的收尾工作,都需要进行把控。
六、市场
在我国,市场变化和政策走向息息相关。因而注意政策风向,将企业经营与当地甚至国家的政策相结合,提前布局,有利于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即使做不到先人一步,但最基本的也要符合国情。另外还需要时刻关注上下游供应链的情况,关注自然灾害对农作物、对道路运输的影响,关注国际贸易和国际航运,这些都或多或少会影响供应商和客户的喜好与行为,决定了不同时期可能产生的效益和成本的变化。
国家的立法计划是最能反应政策走向的事务之一。比如新公司法的修订建立了一套新的注册资本制度和公司管理制度,已经导致部分公司法司法解释规定存在一定冲突,最高人民法院也在做相关的修订工作,日前也公布了新公司法的时间效力的若干规定作为过渡。这些对股东的责任承担和债权人权利的保护方式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总而言之,企业的法律问题是无法穷尽的,作为企业的法律顾问,万事想到最坏的结果并进行准备,企业才能得到最好的回报。
作者:宋元峰律师 执业地点:大连 执业范围: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