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三年疫情,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购房观念和购房目的,在疫情爆发之后,让居家办公、线上教学成为生活常态,“家”的重要性一下子上升了许多。以前人们买房子,追求的是未来的增值,现在人们大多数追求的是当下的幸福。这种新的置业思路的变化,是我们不可忽视的。
在疫情之前,房子被大多数人当作吃饭睡觉的驿站。但随着疫情的爆发,无房一族显露出了一定的焦虑性,疫情对很多租房者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冲击,让无房者重新认识到房子的重要性。这种经历让这类刚需者的购房意愿在后疫情时代迅猛增长。对于有房一族来说,疫情也让人们更加重视家人的健康问题,改善家居环境的意愿更加急迫。两房的希望换个三房活动空间更大一些;厨房希望更大一些能够足够尺寸的冰箱来储备更多的食品;门口有一个玄关能够放一些消毒用品;独立卫生间换成双卫更为方便。为什么要在疫情期间买房?
1、价格更优惠。疫情期间,无论是大型央企还是地方民企,都存在资金回笼速度减慢,资金缺口增大的困难,所以开发商为了现金流,会选择在价格上进行让步,贴着成本价格出售房源。
2、政策力度更大。三年疫情导致全国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地方政府土地收入明显减少,财政压力增大,推出多项楼市激励政策也就成为必然。就广东省而言,佛山、东莞已全面取消限购,其余多数城市的落户政策已放松至零门槛,利率也贴近4%,国家出台的种种政策,可以说是近十年来买房支持力度较大的时期。
3、信息搜集更全。后疫情时代,经纪人开始线上卖房模式,人们可以通过各类信息平台,全方位了解各个项目,摸清各个区域的发展预期及配套情况,锁定意向目标,规划看房顺序,还可以对自己的买房需求进行长时间思考总结,找准定位。
4、房价反弹的概率更高。疫情压抑了大部分人的购房需求,待疫情结束后,需求集中爆发,很可能会导致房价阶段性上扬,例如上海、深圳在今年的疫情后房价都有所上涨,所以在疫情期间提前定购,将是更好的选择。
国家定调2023年房地产行业,为购房者保驾护航
2022年12月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会上提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在此背景下,“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所以,整体基调就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一切都以稳住经济为重心,把所有的功夫都集中起来,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房地产不仅是经济的一部分,同样更是民生,所以,房地产的目标任务也是要兼顾稳增长和稳民生。由此看出,国家对于房地产行业持有以下态度:
一、坚持“房住不炒”原则。2016年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到目前为止已经是第八年坚持不动摇了。从目前国家的各种政策可以看出,仍然要坚持房住不炒原则,维护房地产市场更加平稳健康发展,对房地产行业采取因城施策、分类调控,更加精准有序。
二、实现房地产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即房地产要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基础上,告别过去那种靠拿地、盖房、卖房的传统模式,告别高周转、高杠杆的时代,从而发展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购房者有更多的选择主动权。
三、防问题、保交楼。会上指出,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问题,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同时要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也就是说,房企要注重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重组并购,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到底,让购房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四、房地产总基调是复苏和稳定。房地产的目标决定了2023年房地产市场的主基调依然是稳中向好,好中求稳,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就意味着房地产总基调是全面稳定房地产市场和复苏需求。
国家近期也出台了对购房者有很多利好措施,就广州而言,将出台一系列政策降首付、降利率,优化二手房政策、部分区域可能放松限购,其余还有比如双证合一、带押过户、落户门槛减低等政策,均有利于完善楼市交易环境、对市场释放宽松积极的信号。
2022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出台十六条措施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虽然今年各地救市的措施接二连三,但这是今年以来央行首次联合银保监会印发房地产融资文件,支持房地产行业,维护购房者利益。金融16条摘要:
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房子给我们带来的安全感是难以替代的,且国家对于“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不变,无论面对什么环境,大方向不变。买房不要优柔寡断,不要等到市场由冷变热才出手。在房子上有刚性需求或者二套房改善需求的前提下,大家应该把握住楼市的买入时机。未来疫情结束,各种提振楼市的利好到期,楼市需要释放,再想要现在的低成本买到好房就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