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声禄律师

  • 执业资质:1440120**********

  • 执业机构:广东盈隆律师事务所

  • 擅长领域:公司法合同纠纷房产纠纷加盟维权债权债务

打印此页返回列表

现金贷中借款合同的法律风险分析以及应对策略

发布者:廖声禄律师|时间:2017年05月03日|分类:债权债务 |347人看过

  现金贷正在以xx燎原的趋势,席卷而来,一二线城市以线上为主,三四线城市以线下为主,几乎侵袭中国所有角落。小平台月放款金额上亿,大平台月放款十几亿,急速吸金,呈现燎原之势。(来源:一本财经)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现金贷是小额现金贷款业务的简称,具有方便灵活的借款与还款方式,以及实时审批、快速到账的特性。借款人向出借人(贷款平台)提出申请,填写相关信息,比如银行卡号、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可快速获取资金。获取资金的速度有多块?某平台声称,“1分钟完成申请,最快30分钟拿到1-10万贷款。”在上述过程中,借款人与出借人(贷款平台)订立借款合同,可能存在格式条款风险和利率风险。

  一、法律风险分析

  1.格式条款风险

  格式条款,提高了贷款平台的工作效率,也有利于借款人快速完成贷款,及时获得资金。但是,收益与风险并存。贷款平台相对于借款人,处于优势地位,掌握主动权,属于借款规则的主导者。借款人面对借款合同中的格式条款,由于自身知识水平限制,并不能充分理解格式条款的含义。基于此,现金贷平台使用格式条款订立借款合同,存在三个风险。

  格式条款无效。根据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在现金贷中,出借方如果在借款合同中免除己方的责任,排除了借款人的主要权利,将会导致借款合同中的格式条款无效。但是,格式条款的无效并不意味着借款合同的无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5〕18号)第十四条列举了民间借款合同无效的四种具体情形,并设置了兜底条款。据此,现金贷合同中是否无效,应当对照上述规定中第十四条的规定,综合判断。

  借款合同成为可撤销或者可变更的合同。根据合同法(1999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的合同有两种: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现金贷中,借款人处于信息的劣势,不能完全掌握格式条款的含义,甚至不能清晰地理解借款合同的内容。在此背景下,借款人可能因重大误解订立借款合同。因此,现金贷中的格式条款可能使得借款合同效力处于可撤销或者可变更的状态。

  对格式条款的解释不利于出借人。根据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在格式条款存在多种解释的情形下,出借人(贷款平台)作为格式条款的提供者,将会承受解释不利于己方的法律风险。

  2.利率风险

  利率是一个隐藏的定时炸弹。贷款人使用“现金贷”快速获取资金,在享受方便的同时,也在承担着潜藏的利率危机。根据一本财经的统计,市面上78家比较知名的现金贷平台,平均利率158%,其中最高的“发薪贷”年化利率可达598%。这样的利率规定,已经超出了法律的保护范围。

  现金贷中借贷双方的借贷利率约定适用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首先,现金贷平台与借款人之间的借贷符合“民间借贷”的含义。上述规定第一条指出,民间借贷是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其次,现金贷平台并不属于上述规定第一条第二款所排除的情形。所以,现金贷平台与借款人受到上述规定的约束。

  根据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双方利率约定有三种情形:

  第一种,双方约定的利率没有超过24%。在此约定下,出借人有权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

  第二种,双方约定的利率在24%——36%之间。在此约定下,借款人可按照之前的约定支付利息。

  第三种,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36。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36%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在此约定下,出借人有权请求借款人按照不高于36%的利率支付利息。对于超过年利率36%的约定,属于无效约定。据此,在利率风险方面,现金贷平台主要存在的利率风险在于超过36%的利率约定。面对高额利率约定,现金贷平台可能并不能按照约定实现利息收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八条规定,借款人在借款期间届满后应当支付的本息之和,不能超过最初借款本金与以最初借款本金为基数,以年利率24%计算的整个借款期间的利息之和。如果现金贷平台要求借款人支付超过部分的,法院并不会支持。

  二、应对策略

  现金贷的蓬勃发展,说明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类似小额借款需求。尽管现金贷业务发展迅速,但是现金贷平台仍应遵守法律的规定,主动向合规靠拢,规范自身的业务操作。为此,根据上述“格式条款风险”和“利率风险”分析,现金贷平台可从以下两个方面采取应对策略。

  规范使用格式条款。首先,现金贷平台在使用格式条款的过程中,尽量避免设置“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的条款。其次,现金贷平台应当充分履行提示、说明的义务,重点提醒借款人关注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规定,并按照借款人的要求进行阐述和解释。最后,现金贷平台在履行提示、说明义务的过程中,应考虑举证责任的分配,采取具体措施进行提示、说明。在具体措施方面,现金贷款平台在借款合同订立时,应当采用足以引起借款人注意的文字、符号、字体等特别标识,以便于引起借款人的关注。

  约定有效的利率。关于利率的约定,现金贷平台应约定有效的利率,而不是盲目地追求高额利息,忽视法律的规定。首先,现金贷平台作为出借人,应当清晰明确完整地告知借款人利率的含义,而不是含糊地使用“日化利率、月化利率”等模糊词汇,也不应使用“只需每日还款XXX、每月还款XXX”来代替“利率”的说明。其次,现金贷平台应设定受法律保护的利率。根据最高法关于民间借贷的规定,现金贷平台设置的利率不应超过36%,可以在36%以下与借款人进行约定。

  三、结语

  艾瑞咨询在《2016年中国网络借贷行业合规化报告》结尾写道:“而今,几乎没有哪家组织或社会声称已达到理想的治理状态,社会的资源的相对匮乏和人类理念追求的多样化注定了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之间需要进行交易。”互联网无疑为上述交易提供了技术条件,创造了绝佳的试验场。在这个试验场中,互联网经济同样需要遵守法律法规。而现金贷自然也不例外。


0 收藏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会员介绍、亲办案例等信息,由会员律师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其本人负责,华律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