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常识

合同未满辞职需不需要付违约金

2023年06月25日 | 发布者:杨斯林 | 点击:83 | 0人评论举报
摘要:一、合同未满辞职需不需要付违约金合同未满辞职是不需要支付违约金的。如果用人单位进行了专业技能培训,且约定了服务期,没到期辞职应该支付违约金,除此之外没有违约金。除了“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一、合同未满辞职需不需要付违约金

合同未满辞职是不需要支付违约金的。如果用人单位进行了专业技能培训,且约定了服务期,没到期辞职应该支付违约金,除此之外没有违约金。

除了“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劳动者违反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两种情况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法律只是限制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的情形,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违约金的情形,法律并不限制。当劳动合同约定了用人单位提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向劳动者支付违约金的情形时,法律并不禁止,用人单位需按约定的数额向劳动者支付违约金。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前30日通知用人单位。法律虽然给解除劳动合同的自由,但也要保障用人单位的合法利益。工资可以算到半年。而应向用人单位负的赔偿项目包括:招收录用劳动者所支付费用;为劳动者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对生产、经营和工资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合同中规定的其他赔偿项目。如果是38条规定的情形,“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而不负责任。

二、辞职是否能索要经济补偿金

如果按解除合同的原因分类,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可以分为被迫解除和主动解除。其中被迫解除是因为用人单位有法定情形损害劳动者权益时,劳动者被迫提出的解除劳动合同;而主动解除是指劳动者由于个人原因选择离开。劳动者被迫解除劳动合同应当获得经济补偿金,而因为其它劳动者自身原因离职的除非用人单位同意支付经济补偿金,否则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并没有规定劳动者主动解除劳动合同也应获经济补偿金。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规定,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时,存在以下十一种情形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1、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比较典型的做法比如给员工放假、待岗,可视为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条件。

2、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比如超过工资发放日期未支付工资,未支付加班费等。

3、用人单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最低工资标准可以上当地社保局网站查询,或者打12333咨询。

4、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没有缴纳社会保险或者漏缴社保项目的,均为未依法缴纳。

5、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比如规定加班不支付加班费,未经公司批准不得辞职,在本公司工作三年以上才能享受带薪年假等等。

综上,在一般的情况下,员工辞职是不需要缴纳违约金的,只有员工在违反了相关的规定才要对该企业进行赔偿。只要劳动者在辞职的时候按照法律规定提前申请,一般都是不需要支付违约金给用人单位。要是劳动者辞职遇到用人单位要求付违约金的请求,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者找律师提起诉讼的。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更多
上一篇: 无固定期限合同的解除赔偿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没有更多文章。
我要评论共有0人参与 , 已有0人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华律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最新评论
杨斯林律师 入驻11 近期帮助过:316 积分:1208 好评率:100%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您可以通过华律网的一对一咨询单咨询杨斯林律师。如果您的案件比较紧急建议您直接拨打杨斯林律师电话(13507846779)寻求帮助。

法律咨询热线: 13507846779